冬至有什么习俗 冬至是什么节日习俗
你是否想过,冬至一到,冷风呼呼地吹着窗棂~家里的老人总念叨着"冬至大如年"~这时候街坊邻居家都飘出饺子的香气~南方朋友的朋友圈里晒起了圆滚滚的汤圆。这个被称作"亚岁"的节气,可是藏着不少老祖宗的智慧呢。从周朝开始,皇帝们就要在冬至这天搞起隆重的祭天大典、老百姓们更是把祭祀祖先看得比过年还认真。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去祠堂上香;案台上那条鲢鱼总让我馋得直咽口水,这时候才明白"连年有余"的深意。要说最有趣的还得数"数九"消寒,古人用染梅花瓣的法子盼春天可比现在手机上的天气APP浪漫多了!
要说冬至有什么习俗,最不能忘的就是祭祖在这事儿!周朝人把冬至当作新年过后来虽说如此改历法了,但祭祀的规矩可始终传了下来。明清时期皇帝们在天坛祭天那场面可壮观了;光是斋戒沐浴就要三天三夜,半夜三更开始敲钟击鼓;生怕天上的神仙听不见人间的心愿。咱们老百姓家就实在多了~南方人爱往祠堂跑;北方人习性在家里摆供桌~供桌上那条鲢鱼可是有讲究的-鱼头朝门外拜天地 鱼尾巴对着祖宗牌位;在这叫"接冬"迎福气。现在年轻人虽然简化了流程、但冬至给先人烧纸钱的习性还保留着- 看着纸灰打着旋儿往天上飘,仿佛真的能把思念带到另一个世界。
要我说啊,至这天最热闹的要数各家厨房了!北方的朋友肯定要笑话南方人:"冬至不吃饺子,小心冻掉耳朵!"这话可不是瞎说医圣张仲景当年用面皮包药材治冻疮的故事、到目前都让人津津乐道。不过南方人也有自己的坚持,宁波人端出番薯汤果说"翻运翻身"- 潮汕人家连门窗都要粘两粒汤圆,说是能粘住全家人的福气。要说最特别的还得数苏州人他们抱着桂花酿的冬酿酒,就着卤味能唠一宿,那酒香混着腊梅香,能把整个冬天的寒气都驱散了。山东老表们捧着羊肉汤锅,腾腾热气里飘着滋补的药材香;喝完全身暖洋洋的,连羽绒服都不用穿了...
古人发明的"数九"游戏可太有创意了!明朝那会儿流行画素梅图;每天染一瓣梅花- 等九九八十一片花瓣都染红了,春天也就来了!文人雅士们更讲究 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来数日子、每个字刚好九画,写完这句话正好出九.
目前有些老四合院里还能看见这种消寒图,老人家戴着老花镜认真描红的样子、恍惚间让人觉得时光倒流。小时候最爱玩的是"画九"童谣,什么"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念着念着就把寒冬念成了暖春。
当要说冬至是啥节日习俗最有意思- 各地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绝活。广东人这天必吃烧腊- 刚出炉的烧鹅油光发亮- 说是吃了能添福添寿!南京人笃信"冬至一碗鸡汤~来年不找大夫";家家户户飘着枸杞当归的香气.浙江人端上赤豆糯米饭- 说是要镇住疫鬼 其实红豆的甜糯最配冬天的萧瑟。最绝的是老北京人藏冬冰 把整窖的鲜果埋在冰里,来年开春拿出来卖,那水灵劲儿像刚摘的相同,在这保鲜技术比这时候的冰箱还环保!
冬至这天的讲究可不止吃喝玩乐,养生门道深着呢!《淮南子》里说"冬至为德"。讲的是阴阳转换的大智慧...老人家常说"冬至补一补。
来年打老虎",北方人吃着羊肉饺子驱寒~南方人嚼着姜饭暖胃- 就连祭祀用的米酒都加了桂花温补。现代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冬至进补确实符合人体冬季代谢规律。
那些代代相传的食疗方子里,藏着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结晶。不过此刻年轻人总爱熬夜 -冬至养生可别只顾着吃;早睡晚起跟着太阳走~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看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速冻饺子与汤圆,突然觉得古人留下的冬至习俗就像个百宝箱。那些看似繁琐的祭祀礼仪,其实教会咱们敬畏自然;
五花八门的地方美食,串起了天南地北的人情味;就连消寒图里的一笔一画~都透着积极的生活方法。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各位该学着慢下来,冬至这天放下手机 -跟着老人学包个元宝饺子- 带孩子画幅九九消寒图,让传统习俗不在是书本上的铅字- 而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滋味。
毕竟,懂得顺应天时的生活智慧,才是这个古老节气留给各位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