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誓做惊天动地事,黄旭华的精神的400字作文
【黄旭华的精神的400字作文】
写作思路:紧扣主题,有时读者会被作家的思想和想法所迷惑。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倾向于使用太多的细节,而且非常具体,这不是读者所需要的。尽量给读者提供真正需要的细节,为了避免混淆,不要涉及过多的细节。
正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是一个富强的国家,然而在这富强的背后,有许许多多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富强付出了一切。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一位为了祖国的发展而隐姓埋名三十年的爱国人士的故事。1988年,我国向世界宣布。
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有一个燃着光芒的名字——黄旭华。他隐姓埋名了整整三十年,他的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就连他的父亲临死前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望着见到儿子盼到了93岁才见到了儿子一面。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的数据。1988年,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实验时,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深潜实验,既光荣又危险。
上艇前,有的船员给家里写了遗书,有的唱起了《血染的风采》。黄旭华鼓励船员说:大家不要唱这首歌,而要唱雄赳赳,气昂昂。下潜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时,船上鸦雀无声。当核潜艇重新上浮到水下100米左右,气氛一下就变了,船员们激动地互相拥抱。
面对成功,黄旭华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多次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他还登上了2013感动中国的舞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黄旭华爷爷这种愿意为国家的富强而愿意牺牲自己一切的精神。也要学习他那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谢谢大家!我的故事讲完了!
【黄旭华的人生事迹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启示?】
因为祖国的召唤,因为保密的需要,黄旭华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三十载,默默奋斗在科研一线,甘当无名英雄。三十年里,父母、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父亲临终前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太多的启示,大学生到底能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不骄不躁这是很重要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黄旭华拥有93岁的高龄依旧坚守着核潜艇的事业,为祖国发展建设发散余热,贡献力量。而且他一直也在学习,正是因为黄老我们的核潜艇事业才能有现在的发展。
我们大学生应该黄旭华把一生奉献给中国核潜艇事业,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默默奋斗,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赞扬。
我们应该像黄老一样,学会终生学习,而且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绝不退缩,继续发扬黄老的精神。
【核潜艇之父是谁呀?】
我国的核潜艇之父是黄旭华。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黄旭华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黄旭华研发核潜艇的经历
1958年,黄旭华奉命进行核潜艇的研究,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前苏联等发达国家拥有核潜艇,我国对核潜艇的可借鉴经验几乎为零,任务何其严峻,但黄旭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核潜艇的建造属于国家机密,最初的研发队伍只有29个人,都是怀揣理想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没有国外的技术,也没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有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国家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自己的热血,坚决要完成上级派发的任务,必须建造出只属于中国的核潜艇。
但是当时没有人接触过核潜艇研发,也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技术原理和构造,只知道很小一块铀块燃料可以让潜艇航行数万海里。这对仍处于起步阶段物资极其匮乏的新中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此黄旭华和一众科学家隐姓埋名,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开始了长达30年的隐居生活。
核潜艇的核心技术问题有太多需要攻破,核潜艇的研究要运用到许多复杂的数学演算,但当时国内的科技落后,没有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一次次遇到瓶颈。但科研人员一刻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初心,遇到困难不可怕,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只要你肯努力。
于是黄旭华带领着大家完成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庞大的计算量,无数的数据,竟然都是科研人员们用算盘打出来了。不得不再次感叹中国人伟大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现在所经历的每一个难关都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过六旬的黄旭华亲自登艇,现场指挥极限深潜,这一举动也极大地鼓舞了军心。终于,黄旭华成功了,1970到1981年,核潜艇交付使用,中国第一个核潜艇就此诞生。
【黄旭华的故事体现出了哪些令人感动的精神】
1、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以国家为重,群众为先,用无怨无悔的赤诚之心,为群众幸福而奋斗。
2、以身作则的担当精神
试验前,面对着一个个忐忑不安的艇员,64岁的黄旭华当即决定随艇下潜,既是对艇员的鼓励,也是对自己设计的潜艇的负责。的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主动承担起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共同挑起国家建设发展的大任,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生活。
3、艰苦朴素的精神
黄旭华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旭华名片上面只有分机号码。
4、潜心钻研的专注精神。
黄旭华工作起来经常废寝忘食,几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有几次竟然过家门而不入,只为了核潜艇的研究能有所突破。在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成功后,黄旭华本该功成身退,然而时至今日,93岁的黄老院士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
他每天上午雷打不动地来到办公室整理资料,希望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留给后起之秀。他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潜心钻研,矢志不渝,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扩展资料
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显示了他的伟大精神: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旭华
【黄旭华再捐1100万,你如何评价他的这一行为?】
前不久,新闻播出我们国家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又捐出了1100万用于黄旭华科技基金,致力于奖励和鼓励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的科研人员。据悉,黄旭华目前已经将自己所获的所有奖金尽数捐出,用于自己的基金会。而他的这一行为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轰动,网友们纷纷表示黄旭华爷爷的高风亮节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我们伟大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爷爷的这一行为代表了什么含义吧!
一、是为国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
黄旭华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毅然闭关研究,隐姓埋名三十年,期间和亲人断绝了联系。直到三十年后核潜艇问世,母亲才知道他这三十年究竟在做什么工作,并召集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让他们要理解黄旭华。而黄旭华也表示自己从未后悔,因为对国家最大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二、是他一生的价值观
而他从事核潜艇研究事业所获得的所有奖金截止至今天也几乎全部都捐献出去了,而他认为自己虽然不再继续从事研究,但是能够作为拉拉队为研究人员加油鼓劲也好。这也是伴随他一生的价值观,为国家奉献,无怨无悔。
三、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黄旭华不仅为了国家隐姓埋名三十年,甚至到了今天也几乎已经将自己所获的奖金尽数捐献出去,让人感到非常震撼。他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当之无愧的“核潜艇之父”,他的为国奉献,高风亮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各位读者,您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欢迎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他为科研事业隐姓埋名,30年未曾回家,母亲苦等他三小时后离世-】
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先驱者之一,他功勋赫赫,为国家核潜艇的跨越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接受秘密使命,抛家舍业,隐姓埋名30年,事迹曝光后虽光环等身,却仍淡泊名利,为知识分子做了很好的榜样。
他就是我国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01
黄旭华,1924年生于广东一个医生世家,幼年在家乡接受了启蒙教育。
他自小聪慧而好学,原本想要从医,小学毕业时,亲眼目睹日本侵华带来的灾难,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国家太弱就要受欺负,制造飞机军舰,就可以抵御外国侵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得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
黄旭华14岁开始外出求学,因日寇侵略,他的求学之路漫长而艰辛。凭着坚强毅力和刻苦精神,他坚持着一路走了下来,立志报国之心,更加坚定。
21岁时,黄旭华学有所成,既获得中央大学保送资格,也收到了国立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
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思忖科学救国之路,最终,他选择了国立交通大学,进行造船专业学习。
大学4年期间,黄旭华不仅接受了西方先进知识和科学观念,更得到了国内造船大师们的耳提面命,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石。
同时,他还是许多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一腔热血,敢为人先。
他每每振臂疾呼,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从进步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
到1949年毕业的时候,黄旭华已经具有了后来铸造国之重器,必备的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石。
02
在刚毕业时,黄旭华换了几个工作单位,他不想从政,只想做专业技术工作。
经过努力,毕业4年后,他终于调到船舶工业管理局,安顿了下来,开始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热爱的船舶设计与制造工作。
那些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面对美苏不断发出的核威慑,国家1958年作出决定:哪怕用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
彼时34岁的黄旭华,因专业能力突出,还搞过几年仿苏式常规潜艇的研究,被秘密召集到北京,参加我国研制核潜艇的“〇九工程”。
这项工作属国家绝密,黄旭华自此再没见过父母,这一别,就是30年。
随着我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黄海和东海的一个荒岛成立,黄旭华也随之开始了荒岛人生。
荒岛上不能和外界通电话,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但这些,黄旭华都不在意,他时时放在心上的,是如何完成任务。
那时的现实特别残酷,我国要研制核潜艇,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国内无经验,无技术,无相关资料,国外则严密封锁,
在那个一穷二百的年代,黄旭华和研发团队,丝毫不气馁,他们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一切从零开始。他们对国内的科研技术进行摸底,从能找到的一切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
甚至,有人从xianggang 带回的一个美国核潜艇玩具模型,也让大家如获至宝,进行“解剖”,获得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黄旭华坚信,只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就能从无到有,事半功倍。
03
当时,整个世界都在研制水滴型核潜艇,为了尽快追上,不因当时的薄弱国力受到太大影响,黄旭华决心“三步并作一步走”。
他们仅用了10几年时间,就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的路,不仅研制成功,还解决了65吨大陀螺问题,为潜艇节省了宝贵的空间。
从1970年,我国第1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开始,10几年间,一步步成为世界上核潜艇实力排名前5的国家。
至此,我国已经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对世界上任何角落,发起核打击。
我们的国之重器,在海洋中劈波斩浪,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彰显着巨大的震撼力。
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凝结着黄旭华不畏凶险,呕心沥血的付出。
作为总设计师,他不仅全盘指挥,更在现场参与了一系列重大试验,成为世界上第1个亲自下水,做极限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那是1988年,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将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检验极限情况下的安全性。
当时参试官兵们心里特别紧张,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壮的味道,有人甚至写好了遗书。
因为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都曾在深潜试验中失事,参试的100余人全部遇难。
黄旭华看出了大家的顾虑,当即提出和他们一起参加试验。他的身先士卒,让笼罩在众人头上的阴霾一扫而光。
深潜试验成功了!黄旭华从头到尾亲自参与,熟知每一个细节,才有这样的自信。
04
踏进核潜艇这个领域后,黄旭华痴心不改地走着自己的独木桥。
当年的大学同学,有升官的,有发财的,他一律不为所动。惊涛骇浪的时代,他埋下头去,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他顾不得自己,也顾不上家人,对亲人的亏欠,对父母的不能尽孝,也让他难过。
因为工作的高度保密性,他30年没回过家,妻子理解他,拼尽全力,照顾着3个女儿。
父亲则生他的气,把他每年春节寄给家里的10块钱,都退了回来。
家里人有事,只能通过内部信箱联系他,他由于工作忙碌,收信也不及时,乃至父亲去世多日,他才看到信息。
在他离乡30年后第一次回家,90多岁的母亲已经满头银发,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跪在地上叫了一声妈,眼泪已止不住地流下来。
1年后,他把刊登自己事迹的杂志寄给母亲,才洗清了自己的“大逆不道”。
1995年,得知母亲摔伤,黄旭华从千里之外急忙赶回家中,老母亲看到他,眼泪纵横,他到家后不到3个小时,母亲就去世了。
那之后每到冬天,他都会围上一条陈旧粗糙的黑色围巾,因为那是母亲的遗物。
他说,家里比这条围巾好的,倒是有好几条,但只有这条围巾上,有母亲的气息。
他用这种无言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在被人问道,忠孝不能两全是否后悔时,他回答道:“对国家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05
黄旭华对于自身的衣食住行,从来不愿多费一点精力。
即便是理发,他也嫌排队浪费时间,让妻子来理。
妻子从来没有给人理过发,明确表示“bagong ”,黄旭华就任由头发长长。后来,妻子实在看不过去,只能学着给他剪发。
黄旭华曾开玩笑说,他只习惯妻子的手艺。妻子听了,只得摇头笑笑,她的手艺,是这几十年练出来的。
他满心都是工作上的事,没心思料理自己,为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有一天他走路去上班,一路上总感觉脚硌得生疼,硬是一瘸一拐地走到单位。经同事提醒,才知道把鞋子穿反了,脚上都已经勒出了伤痕。
黄旭华获评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就是他人生的写照: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他的一生,倾尽心血研制核潜艇,淡泊名利为人低调,生活中的“无名”和功勋赫赫,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黄旭华在2019年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他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END——
作者:艾冬阳
以上就是与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誓做惊天动地事,黄旭华的精神的400字作文相关内容的分享。看完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誓做惊天动地事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