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名字叫胤禛怎么读,胤禛怎么读
【胤禛怎么读】
yìnzhēn
“胤禛”一般是指“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习称)”。
雍正,为清朝雍正皇帝的年号,从1723年(雍正元年)至1735年(雍正十三年),前后共十三年,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显示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的年号,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与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为同母兄弟。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驾崩。胤禛登基,时年45岁。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驾崩,享年58岁。
早年经历
少年胤禛行乐图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生母为德妃乌雅氏。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仁皇后没有生过皇子,只有一个公主还早年殇逝,故而养育德嫔之子,年幼的胤禛因其尊贵,很可能有意巴结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胤禛六岁进尚书房,胤禛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与胤禛关系最密切的是顾八代,胤禛说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束,从事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也在这个时期,作《春日读书》、《夏日读书》等诗歌。稍长,便跟随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 一些政事。十六岁那年,他陪同其三兄胤祉往祭曲阜孔庙。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九岁的胤禛随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此役胤禛没有参加,然而他很关心这次战斗,作《狼居胥山大阅》、《功成回銮恭颂二首》,赞扬乃父用兵的功业。又往遵化暂安奉殿祭祀孝庄文皇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一岁受封为贝勒。二十三岁侍从康熙帝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二十五岁,随同父皇巡幸五台山,次年侍从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名字都怎么读?2010-06-30】
1、胤禔读作(yìnzhī),禔乃多音字,读音有zhīzhǐtí。读作zhī时,有安宁福气之意。中国人名字中一般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或祝福,此处采取这种读音,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齿序,故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
2、胤礽读作(yìnréng),康熙十四年(1675年)被立为太子;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3、胤祉读作(yìnzhǐ),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读作(yìnzhēn),康熙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为后来的雍正帝;
5、胤禩读作(yìnsì),康熙第八子,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有“贤王”之称;
6、胤禟读作(yìntáng),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雍正即位后改为允禟;
7、胤䄉读作(yìné),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
8、胤祥读作(yìnxiáng),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比寻常;
9、胤禵读作(yìntí),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一母同胞的兄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即位后改为允禵
拓展资料: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䄉、胤祥、胤禵九位皇子是康熙帝众多儿子中参与过“九子夺嫡”的皇子。
“九子夺嫡”事件是指康熙年间,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争夺帝位而掀起的争斗。该事件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导火索是康熙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此后众多阿哥觊觎皇位,展开了一系列的zhengzhi 斗争。前期“八王党”如日中天,支持者众多,后康熙因其勾结胤禔将其关押,虽不久后得到释放,但也因此失去圣心。
而后经过一系列的你争我夺,四阿哥胤禛胜出,成为了后面的雍正帝,雍正帝为了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名字都怎么读?】
胤禔[yìnzhī]:
爱新觉罗·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
胤礽[yìnréng]: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胤祉[yìnzhǐ]: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胤禛[yìnzhēn]: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胤禩[yìnsì]: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禟[yìntáng]: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
胤䄉[yìné]:
爱新觉罗·胤䄉(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
胤祥[yìnxiáng]: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胤禵[yìntí]:
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
【雍正的名字读什么】
yinzhen胤禛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爱新觉罗·弘昀,早殇。爱新觉罗·弘昐,早殇。爱新觉罗·福宜,早殇。爱新觉罗·福沛,早殇。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雍正皇帝的名字怎么读,他有几个儿子】
yinzhen胤禛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胤祯怎么读】
胤祯
读音:yìnzhēn
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雍正帝登基后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
以上就是关于乾隆的名字叫胤禛怎么读,胤禛怎么读的全部内容,以及乾隆的名字叫胤禛怎么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