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吉凶祸福有来由,算吉凶祸福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内容丰富,在吉凶祸福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从白居易的生平、性格、家庭、时代背景和作品风格五个方面,对其吉凶祸福有来由进行详细阐述,并着重分析各种情况下白居易表现出的对待命运的态度和人生哲学。
生平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的一个文化家庭,其祖父白敏中和父亲白敏中是两位著名文学家。白居易自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对文学充满热爱。他曾先后担任过宰相之子、监察御史、道州司马等职务,但由于其清正廉明,多次拒绝权贵的收买,最后被贬为远州长史,在岳州度过了晚年。这种平淡的经历使他真正在生活中历经了吉凶祸福的考验。
在咸通年间,白居易曾被罢官贬职,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在贬谪的压力下,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写作。他在岳州度过晚年时,也没有沉溺于退休生活,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作中。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让他在吉凶祸福中始终保持着灵魂的快乐。
他曾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通过对自然界中草木生长、枯荣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吉凶祸福的理解: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永恒的繁荣,但即使遭受挫折,也要像草木一样坚强生长。
性格
白居易性格开朗,乐观大方。他在《琵琶行》中写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种琵琶的音乐效果,在表现他轻松而快乐的内心世界中,起到了很好的象征作用。他早年曾和杜甫、王之涣等诗人成为好友,后来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而疏远了他们,但仍然靠自己的乐观和心态度过了一生。
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于吉凶祸福,他“坦然接受”的态度。他让自己沉浸在诗歌中,借着写作的方式释放压力,这也是他对待人生的一种哲学,对待命运的一种态度。
家庭
白居易的父亲白敏中曾被牵连入狱,他的三个兄弟也都曾被被贬谪或背井离乡,这使他的家庭一直处于被迫迁徙和离散的状态中。他曾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可见他对于友情和家庭的重视。尽管家庭的困境不是他能够扭转的,但他在作品中依然表达了对于团结、友情和爱的美好追求。
由于家庭背景的影响,白居易对于吉凶祸福比一般人更加敏感,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他利用诗歌,宣泄自己的情感,洗涤心灵,使自己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人生哲学。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一个繁荣发达的时代,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唐朝逐渐走向了衰落。白居易切身经历了唐朝的兴起、辉煌和衰落过程,对于时代背景的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在其诗歌中,他对于时代依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忧闷时刻,他会用诗歌抒发心情,寻找慰藉;在神经紧张时,他会用诗歌放松自己,轻松点燃灵魂。他的诗歌无论是在时代背景还是在个人内心方面,都展现出繁荣和衰落、荣耀和破灭的对比。他将自己的思考汇聚成为时代的雄浑之音,对兴亡哲学和命运哲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思考。
作品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主题涉及人生哲学、时代变迁、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无论是令人怀念的《长恨歌》、寄托山水之美的《琵琶行》,还是表现自然美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一直引领着我国古典诗歌的潮流。
在对待吉凶祸福方面,白居易善于用诗歌表达哲学思考,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论功与损,自在其中。一片芦花碎白露,几点梅花青杏子。”他借助自然界的作为,表达了自己对于吉凶祸福的理解: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但是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它们。
在他的诗歌里,对于吉凶荣辱这些人生命运的不确定性,他很少表现出害怕或绝望。他倡导的是灵魂的快乐与坚强,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学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哲学上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