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原则,夏季小暑7大要点
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应该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既可以清凉消暑,又可以帮助身体出汗。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多吃水果有益防暑,但也不能过量食用,以免增加肠胃负担,甚至引起腹泻。
民间有句俗话:“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在小暑时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但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人们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在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中医认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不过喜可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因此夏季养生应突出一个“心静”字。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随着天热,人们就喜欢吃冷饮来消暑。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有人喜欢冲凉水澡。但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埋下健康隐患。因此夏季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并注意饮食健康和适当的运动。
小暑时节是夏季的一个特殊时期,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晚上10点-11点就应该开始准备入睡,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