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及其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及其传说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4-10-21 16:47:27

在唐朝高祖年间,匈奴连年侵犯边界,大将李靖率兵出征,一举获胜,于中秋节凯旋。为了庆祝胜利,长安城鸣炮奏乐,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在我国经商的吐蕃人给皇上献祝礼,高祖李渊接过礼盒,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道:“应将胡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分给文武群臣共食,称“月华饭”。

另一种广为流传的传说则是与元朝的“八月十五杀鞑子”有关。据传说,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害怕人民造反,强行规定每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并派蒙古士兵监视。人民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节互赠麦饼的机会,在饼里面藏纸条,暗中约定八月十五日晚上一齐动手,杀死元兵。起义胜利以后,民间便流行起中秋节吃月饼以纪念反元斗争胜利的节俗。

据载:吃月饼的风俗唐代就已经有之。《洛中见闻》中说:唐嘻宗在吃中秋节月饼,味极美。这是月饼初见的记载。“饼”字,早在汉朝就出现了,刘熙的《逸雅渔中载:“饼,并也,搜麦面使合并也。”看来,这就是月饼的前身了,它叫甜饼或小饼。到了北宋苏东坡有咏“小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怡。”酥是酥油,怡即怡糖,可见宋代月饼更是味道甜脆并香美可口。到了明清时期,月饼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中秋节庆食用的点心。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是在明朝的时候。当时不仅赏月活动仍十分盛行,而且祭月习俗当时也很盛行。祭月供品除香灯之外,还有团圆月饼。并雕西瓜为莲办,摘萝卜叶作娑罗。当时的月饼已经成为中秋祭月的祭品之一。那时的月饼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在山西一些地方,中秋这天还有全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在明代,月饼的制作水平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有的月饼饼面出现了绘有诸如“嫦娥奔月”、“月中蟾兔”、“吴刚伐桂”等精美的图案和装饰。到了现代,月饼的构图更加新颖,花色品种繁多。

相传七仙女被王母娘娘抓回天宫时给董永撇下一个儿子。有一年旧历八月十五,董永的儿子看到同村的儿童在村里的桂花树下闹着玩非常眼馋也想加入其中。然而那些孩子们并不愿意跟他玩还骂他没有娘是个野小子。董永的儿子感到非常伤心便跑到村外的大槐树下哭了起来。他的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吴刚便装扮成村夫下界来哄他但是他却一直不依不饶的要娘。吴刚心软了便悄悄地拿出登云鞋交给他说:“你想见亲娘穿鞋圆月下。”话音刚落村夫就无影无踪了。

董永的儿子按照吴刚的嘱咐赶紧在月光下穿上了登云鞋飞到了天宫找到了自己的亲娘。七仙女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又惊又喜又亲又抱还给他做了许多桂花蜜糖拌核桃仁的仙饼。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气得他吹胡子瞪眼的一气之下便将吴刚罚到月宫里砍桂花树并且永远也砍不下这棵树。于是七仙女为了表达对儿子的思念便命令天兵天将脱下董永儿子的登云鞋并驮回人间。

董永的儿子对天宫的仙境感到非常恍惚但对母亲给做的仙饼却记得清清楚楚。后来他当上了官就号召各州各县的百姓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仿做这种仙饼摆在月亮下用来纪念母亲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因为这种饼子像一轮圆月所以后人叫它为月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月饼不仅有纪念意义还有美食的价值于是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月饼应运而生成为了中秋节期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及其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