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全面解析 探索传统习俗的魅力与意义
在我国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但每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无论老少,人们都会理发,称为“剃龙头”。这种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祝福。
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从过年时剃的头,到二月二日大体上是一个多月,头发又已长长,正是剃头的时候。人们把剃头说成是剃龙头,加上一个“龙”字,以取吉利。据说在这一天剃头,可以使人健康,像龙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腾飞,将来必能飞黄腾达。
有句谚语是:“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在龙头节这一天,我国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画仓子”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庭院里画仓子。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有的地方还用纸剪成鸡或猫,用松树明子烟熏后,贴在墙上取意鸡吃虫子,猫捉老鼠,以避虫、鼠破害粮食。
俗语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农历二月二,天气逐渐转暖,民间传统习俗,讲究在这天打扫房舍,清洁卫生,驱逐害虫。因此有“二月二,熏虫儿”的说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过年祭祀时剩下的蜡烛,照射房梁和墙壁,以驱逐蝎子、蜈蚣等虫子。将要复苏的虫儿被蜡光晃照后,会自动掉下来,即可驱灭,以达到消灾防病的目的。
在民间,“十地神”的形象被塑造为一个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的长者。他身穿土色长袍,手持拐杖。在二月二的清晨,家家户户会在土地神龛前摆上各式供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为土地神祝寿。他们祈求土地神在大门口或村口看管恶鬼和虎狼严禁进入,保佑一方平安。同时他们还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间禾苗茁壮成长,秋后五谷满仓。
在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们通常不做针线活。他们相信这样做会触怒龙的眼睛。为了避伤龙的眼睛,这天就免作任何针线活了。这反映了人们对于传统的尊重和敬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民间二月二的应节活动也丰富多采。福建、浙江等省的畲民在这一天开展“盘歌”活动;四川中部一带还多在二月二这天“迎富”。尽管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但都与龙相关连,且带有较强的封建信仰色彩。然而在科学逐步普及的今天,我们应当摒弃这些信仰的观念。如今战胜天灾、疾病的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于龙的人恐怕是没有了,或者在信仰的程度上至少有所减轻。尽管如此,“打扫房舍、清洁卫生”仍有积极意义。
在这一天,“龙眼豆”是主要的食品之一。炒“龙眼豆”很标准的就是有一种黑色、圆形的大豆。上边还分布着褐色的圆圈,和眼珠相似。这是孩子们的很爱。但是大部分人家没有这种豆子时便炒一般的大豆、蚕豆、豌豆等。炒豆子的原料多种多样,但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在一些地方还有“祭百虫”的习俗。即把陈年的粮食磨成粉,捏成各种动物和水果的形状,蒸熟之后插于青竹竿上送到田边或祖坟祭祀百虫之神。这种方式可以使百虫不再损害庄稼。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