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古老传说与千年悠久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有哪些传说和习俗值得了解
在唐朝初年,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固定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丰富了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民间流传着“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们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八月十五。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这便是中秋节的由来,一种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崇,以及对丰收和团圆的祈愿。
中秋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这个传统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人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丰收、幸福的期盼,成为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月饼作为中秋节特有的食品,也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在北宋时期,就有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留下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如今,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品尝月饼,享受的不只是味觉的满足,更是一种团圆的喜庆。
在广东等地区,中秋食芋头也是民间重要的习俗。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这里的芋头被赋予了辟邪消灾的意义,食芋头也寄寓了不信邪之意。
中秋时节,藕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
在中秋节期间,马来西亚华人的庆祝活动也丰富多彩。中秋临近,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还举行了提灯笼集会庆中秋活动。
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聚居区,中秋节也是他们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我国进口的各式月饼。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在泰国,中秋节被称为“祈月节”。在曼谷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出售月饼、柚子、香烛的摊位。人们习惯用甘蔗扎成拱门,点燃香花蜡烛,虔诚拜月。泰国中秋节除了舞龙集会、民族服装集会、灯笼集会和花车集会等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还增加了新的元素,比如一些年轻人载歌载舞的表演活动。在拜月的时候人们会摆放中秋桌,桌上放着月饼、柚子、寿桃等供品来供奉“观音菩萨”、“八洞神仙”。
在泰国中秋节期间,“观音菩萨”和“八洞神仙”被请到供桌前享受月饼等供品。据泰国民间传说中秋这一天八仙会带着月饼、寿桃给观音菩萨祝寿。在这一天观音会“降福人间,加福添寿”,给人间带来和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