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打春的时间大约在公历2月4日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如打春的“打牛”,以及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都反映出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喜悦。
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曾是何等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越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这些活动充满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这个“咬”字,道出了节令的众多食俗。人们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每逢立春,人们会用蔬菜、水果、糖等制作食物,馈送亲朋好友,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上任的头一年春天,气候非常寒冷,时间也冷得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但花草树木都未发芽。他急于看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下令百姓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于是便有吴姓和周姓的两个人找到了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衙门。知府大喜,认为是吉祥的预兆。这两位百姓因此得到了重赏。之后知府又命令他们明年更早些来报春。于是他们仿照搬家择日的方法,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和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吉利奉承话,吸引了众多的百姓前来观看。知府见此情景非常高兴,加倍赏赐了他们。消息传开后,周吴二人成了百姓口中的英雄人物,纷纷效仿。于是迎春的习俗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流传开来,很终形成了全国各地的迎春大会。
迎春大会不仅仅是对春天的庆祝,更是一个全民欢庆的日子,人们在此找到了归属感和共同的情感连接。这一天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也预示着万物复苏和生机勃勃的季节即将来临。这一天是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人们欢庆春天到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