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桑榆之年年龄范围及其背景解析 桑榆之年是什么年龄的代名词

桑榆之年年龄范围及其背景解析 桑榆之年是什么年龄的代名词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4-11-22 08:51:12

桑榆之年”是指全部五十岁之上年纪的老年人,包含六十岁的年纪、七十岁的年纪、八十岁的年纪。“桑榆之年”的意思是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形容人已到暮年。而往往将全部老人都称作桑榆之时那是由于桑树和榆树全是种在西边的,因此落日的时候落日视线会照在桑树和榆树上。

桑榆之年”通常指的是 50 岁以上的年龄段。这个称谓通常用于表达一个人已经步入老年阶段,开始享受晚年生活。这个称谓出自《淮南子·天文训》:“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这句话的意思是夕阳西下,桑树和榆树的影子照在树的顶端,因此用桑榆来比喻日暮。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阶段有许多特别指定的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尊重,也体现了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龄称谓:

桑榆之年年龄范围及其背景解析 桑榆之年是什么年龄的代名词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称为“汤饼筵”。

初度:指小儿周岁。离骚中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的诗句,后称生日为“初度”。

志学之年:指十五岁。在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此十五岁被称为志学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论语·为政中提到“三十而立”,因此三十岁被称为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论语·为政中提到“四十而不惑”,因此四十岁被称为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在论语·为政中记载了“五十而知天命”,因此五十岁被称为知命之年。

耳顺之年:指六十岁。在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六十而耳顺”,因此六十岁被称为耳顺之年。

从心之年:指七十岁。在论语·为政中记载了“七十从心所欲”,因此七十岁被称为从心之年。

通过这些年龄称谓,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尊重和认识,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这些称谓不仅仅是简单的称呼,更是古代文化、礼仪和价值观的体现。

还有一些特殊的年龄称谓,例如耄耋之年和期颐之年等。耄耋之年被用来指代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之年则指百岁老人。这些称谓不仅表达了对老人的尊重和关怀,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长寿和健康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