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冬至的具体日期是几月几号 冬至为何被称为大如年
冬至,是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交织点,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人们常说“冬至大如年”。它不仅是太阳回返的始点,也是新循环的开始。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这标志着重生的太阳和运动进入新循环,因此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在我国南方地区,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仍然盛行。而在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这种习俗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饺子在冬至这天有着“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在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但据现存著作记述,周人(陕西一带)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为岁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岁首与现行“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日期在同阴历十一月,因此有说从周时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动。
冬至祭祖”是冬至的重要活动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现今人们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但已经简化为烧纸钱了。过去,“冬至祭祖”和春节祭祖一样隆重,人们供奉的祭物中很特殊的是鲢鱼,告慰祖先家门烟火连(鲢)绵不断的意思。祭过祖之后,还要将祭桌面向大门口朝外拜祭天地。
在传统的姑苏人家中,冬至夜要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而在南京,人们会在冬至喝一碗鸡汤,寓意进补和财运高涨。在南京老民俗中,冬至还要吃“豆腐”,寓意多福。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刘基的自我嘲讽:“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自那以后,每逢冬至日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烧豆腐了。另一种说法则是为了逗富、长旺。类似于南京的风俗,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也大致如此。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汤果是一种较小巧的汤圆,没有馅。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寓意着财运和福气的高涨。
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地方,比如四川成都和简阳等地,每年的冬至日有独特的习俗。成都是因为在这一天有吃麻糍的风俗,而简阳则是品尝羊肉汤。麻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小吃,有着甜蜜的味道。而羊肉汤则是北方冬季进补的好选择。
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些地区,“卡拉琼日”这个节日被称之为纳尔图甘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点燃篝火,庆祝漫漫寒夜的结束。这个节日源于古代突厥人的传统,他们相信这是很古老的欧亚文化习俗之一。时至今日,根据节日传统,匈牙利各地都会点燃巨大的篝火,举办盛大的晚会。
每年的冬至日也是连接四川成都和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很热闹的时候。人们会驱车涌入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这是一种源自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在浦江中余乡一带,临近冬至时叔伯兄弟或邻居们会相约一起制作麻糍。大家分工合作,各显身手,将劳动和美味吃进嘴里,甜蜜涌上心头。这是一种古老而美好的风俗,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