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故事探秘 重阳节有什么样的传说和故事
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传统的重阳节。在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被称为重阳,也称为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利日子,并从很早开始就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数字九在传统文化中又代表着很大,有长久长寿的寓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这个节日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如今,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老爱老的体现。全国各地的、团体、街道都会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登山健体,以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晚辈们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中,有一项是在这一天登高。据说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出来作恶,让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丧命。病愈之后,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漫长的寻访,他终于找到了一座很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仙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很终收留了他,并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很终恒景成功除掉了瘟魔,也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香草,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头额上或在房前屋后插上一束,以驱邪避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用茱萸叶泡制的酒可以抵御瘟疫,于是插茱萸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插茱萸酒。
如今,重阳节登高、祭祖、赏菊等习俗依然盛行。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远眺,欣赏秋日的美景;也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还会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也被定为老人节,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