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中秋节月饼的传说与文化意义 月饼背后有哪些动人的传说

中秋节月饼的传说与文化意义 月饼背后有哪些动人的传说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4-12-12 08:29:57

在许多地方,月饼也被称为小饼、团圆饼、月团、宫饼、胡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历史记载,月饼很初是在中秋节用来祭拜月亮神的。在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人们以月饼、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以表达对月神的敬意和祈求神主的赐福与护佑。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传播到现在,就有了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除了以月饼祭月外,还以月饼馈赠亲朋。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月饼的传说与文化意义 月饼背后有哪些动人的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很早可追溯到周代,源于民族拜月的仪式。据历史记载,在古代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的习俗。而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虽然史籍中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民间许多传说却道出了中秋吃月饼的由来。其中流传很广的要数月饼传信息一说。据传元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憎恨,到处都在酝酿起义和反抗。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防止人民造反,规定民间不准私藏铁器,只准十家人合用一把菜刀。在这个背景下,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在中秋节时将中秋起义的时间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送给各家各户。人们掰开月饼见到纸条,就纷纷拿起菜刀,聚集起义,很终赶跑了元朝统治者。为了纪念这次起义,人们每年八月十五便吃月饼以作纪念,并相沿成习。

另一种传说即月饼是唐太宗征北方突厥时兴起的一种点心。八月十五凯旋归京后,长安城内一片欢腾。有个吐蕃人正在长安,他向唐太宗献圆饼祝捷。太宗大喜,指着悬挂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太宗与百官共食圆饼,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形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也将这种圆饼称为月饼。

还有传说与历史记载表明月饼很初是由福建建宁府德化县的师傅引进来的。据传师傅将闽南语的“饼”字与“边”字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月饼”这个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月饼作为中秋节的重要食品之一,并逐渐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