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暑是否为入伏的时间点 中伏与大暑的关系解析
2025年7月16日,星期四,庚子年(鼠年)五月廿六。在这一天,标志着炎炎夏日正式开始,进入了三伏天的阶段。
2025年7月22日,星期三,庚子年(鼠年)六月初二。此时大暑已经来临,标志着夏季很热的时期到来。虽然大暑并不是入伏的第一天,但它的时间点却非常接近三伏天的“中伏”。
深入介绍一下“入伏”的含义和背景:
入伏意味着进入了三伏天。在历书中,有这样一句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庚日”指的是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庚日”的日期并不是固定的,它会有变化,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也会有所不同,但入伏的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
关于大暑和三伏天的更多知识:
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这段时间为中伏,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则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的天数并不固定,它的长短会根据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或5个庚日而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在大暑期间,会有可能有短至十天,也可能有长达二十天的中伏。
为何大暑期间气温会如此之高:
从太阳辐射到大气增温的过程中,要经过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的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大气很高温的出现会相应地推迟。天气状况、雨量等因素也会对大气增温产生影响。在以上众多影响因素中,天气晴朗、雨量少时大气温度往往会更高。
大暑作为一年中阳气很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医理论中,大暑被视为阳气很盛的时节,因此在这一天进行“冬病夏治”的贴三伏贴治疗效果更佳。对于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贴三伏贴不失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用此类治疗方法的人群包括: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肌膜炎、网球肘炎等风湿免疫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