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资讯 > 惊蛰节气食用炒虫的习俗与意义 炒虫独特风味助力健康养生

惊蛰节气食用炒虫的习俗与意义 炒虫独特风味助力健康养生

投稿人:易算缘网 2025-01-07 09:10:03

在赣南地区的上犹、崇义、吉安的遂川县,农民们在惊蛰日早上会将谷种、豆种、南瓜、向日葵籽以及各种蔬菜种子取一小撮放入锅中炒,这被称为“炒虫”。炒熟后分给自家或邻居的小孩食用。据说这样做可以保证五谷丰收,不受虫害的侵扰。

惊蛰节气食用炒虫的习俗与意义 炒虫独特风味助力健康养生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会在庭院中生火炉烙煎饼。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烟熏火燎整死害虫,以此来防治虫害。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广西的金秀县瑶族,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其实,“虫”就是玉米,他们炒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虽然有些地方的“炒虫”习俗是把芝麻、黄豆等放在锅中爆炒,陕西人炒黄豆,广西的瑶家炒玉米,江苏瓜洲炒糯米,福建的客家人炒豆子炒麦子等,但它们都取的是“炒虫”、“驱虫”之意,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

流行于广西一些汉族、云南丽江傣族以及其他地区的“炒虫”习俗,则是直接将昆虫放在锅里炒熟。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被视为一种美食,人们将炒熟的昆虫分给自家或邻居的小孩食用。

在我国,人们相信通过一些特别指定的活动可以避免虫蚁的伤害。在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省份,人们把黄豆、芝麻之类的农作物放在锅里翻炒,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这些农作物炒熟后,一家男女老少争相抢食,称为“吃虫”,意喻人畜无病无灾,庄稼不生害虫。

在湖南的fa陵、江西萍乡等地,民众习惯在屋里燃放爆竹,祝福新的一年中蚊虫减少。同时还要用送灶的糯米饭加糖炒成粒状,俗名“炒虫儿”,家人分食。在江西分宜、广西灵川等地,家家户户用石灰撒在屋隅及墙下以杀虫。

吃蝎豆是二月二这天的一种风俗,全国各地都有此习俗。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蜚。吃了炒蝎豆,据说一年不被蝎子蜇;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在湖南的一些地方,“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