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吃什么驱寒食物很合适 牛肉是很佳选择 重阳节有哪些驱寒食物推荐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很多传统的习俗和饮食文化。重阳节是可以吃牛肉的。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天气明显转凉,食物应以温补为主。而牛肉富含肌氨酸,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是很受大家欢迎的食品。
除了牛肉之外,重阳节还有吃花糕的传统。花糕又叫重阳糕,起源于西汉时期,至今仍流行于民间。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且各地的花糕馅料也有所不同。重阳节除了吃食物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饮品,如菊花酒。菊花酒是因为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被人们视为生命力的象征,认为喝了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功能,所以又被称为“长寿酒”。虽然菊花酒和重阳糕的历史渊源悠久,且不少文献资料都有记载,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是在汉代才出现的食物。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在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而在战国时代,重阳就已经受到人们重视了,不过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而在今天,重阳节也被赋予了尊老敬老的含义,也被称为“老人节”。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丰富的活动。
在众多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诗人对重阳节的描述和赞美。例如杨衡的《九日》,其中“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表达了他对重阳节的深深怀念之情。而王勃的《九日登高》则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除了这些诗词之外,还有许多诗人也写下了关于重阳节的诗篇。例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其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他对战乱时期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则以白菊为题,“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表达了他对重阳节的喜爱之情。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以独在异乡为异客为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团圆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