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算命是真的还是假的 网络算命合法吗
最近朋友跟我聊起,她花了上千块在网上算了次命,结果对方说她下半年会转运,还推荐了一串“开光”手链。结果半年过去,生活照旧,手链倒是褪色了。这事儿让我好奇:这些网络算命到底靠不靠谱?更关键的是这些收钱收信息的操作合法吗?
当算命遇上互联网:是真玄学还是新骗局?
打开手机,输入“算命”“占卜”等,跳出来的页面堪比百货商场。从看面相到八字合婚,从星座运势到塔罗牌解读,花样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个数据挺有意思:2023年某平台统计显示,90后、00后用户占比超60%,咨询费从几百到上万不等,有人甚至为了“改运”花掉半年工资。
传统算命 | 网络算命 |
---|---|
街头摆摊,现金交易 | APP/小程序,支持花呗分期 |
面对面沟通 | 全程线上连麦视频 |
单次收费几十元 | 套餐服务均价3000+ |
有位在网络工作的老同学告诉我,他们去年破获的算命被骗案里,有个团伙专门雇写手编“逆袭故事”。比如编造某用户算命后升职加薪、前任回头之类的桥段,再找水军刷“准到吓人”的介绍。更绝的是用数据分析用户社交动态,你最近发过求职信息?马上给你推“事业转运符”。
有个例子特别典型:辽宁李某被所谓“大仙”以做法事为由骗走十几万,转账记录里还发现对方同时与20多人保持联系。这些“老师”往往会用专业话术制造焦虑——“你命犯小人”“流年不利”,紧接着推出高价“转运套餐”,从198元的护身符到8888元的法事应有尽有。
科学VS玄学的千年对决
心理学教授张老师做过个实验:给100人发送相同运势报告,78%的人觉得“特别准”。其实报告里全是“最近面临选择”“会遇到贵人”这类模糊表述,这就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人总会对笼统描述对号入座。
翻遍现行法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白纸黑字写着:禁止传播封建信仰。《计算机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更是明确把网络算命列为违法信息。2023年网信办“清朗行动”中下架的算命类小程序就超过2000个。
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顶风作案?业内人士透露,这行利润率高达300%。成本几乎为零,买个模板网站198元,雇几个客服每人管10个微信号,再找美工P几张“锦旗”截图,月入十万不是梦。更可怕的是个人信息贩卖——收集的生日、住址、证明身份号在黑市能卖到每条2-5元。
年轻人为何沉迷电子烧香
我国传媒大学的调研显示,68%的咨询者知道算命不科学,但仍愿意花钱买心安。95后小陈的话很有代表性:“我知道可能是心理安慰,但职场PUA、租房被坑这些破事没处说花几百块有人听我吐槽还给解决方法,就当心理咨询了。”
这种心态催生出灰色产业链。有公司专门培训“算命话术”,教客服用“共情—恐吓—推销”三步走:先夸你善良但容易吃亏,再说你命中带劫,最后推销5999元的“转运套餐”。更专业的还会伪造“消灾现场”视频,烟雾缭绕中“老师”对着镜头念念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