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取名打分测试 好记顺口的饭店名字
你有没有发现,走在街上总有几个饭店名字让人过目不忘?比如转角那家「夫炒妇随」,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夫妻档的小炒馆子配上这么个谐音梗,连菜单都不用看就知道是家常菜。再比如商场里那家「地锅小抓鸡」,光是念出来就觉得铁锅炖鸡的香味要钻进鼻子里。这些名字就像自带扩音器,能在人海里把顾客的注意力一把抓住。
好名字是块活招牌
开饭店就像谈恋爱,第一印象太重要了!那些让人记不住的名字,就像相亲时只会说「我人挺好的」的男生,转头就被忘在脑后。有家开在重庆居民区的饺子馆特别聪明,直接把「天天过年」四个字挂在门头,既点明主打产品,又暗合当地人过年必吃饺子的习俗。后来才知道,老板特意查了地方志,发现旧社会老百姓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现在生活好了,这名字反倒成了幸福生活的见证!
五个测试名字的妙招
测试范围 | 评分标准 | 典型例子 |
---|---|---|
字数长短 | 2-4字得5星,超过5字扣分 | 「炉鱼」比「深海鱼现捞火锅」好记3倍 |
发音难度 | 平仄交替加1分,绕口令式扣分 | 「东来顺」朗朗上口,「臭丫头」拗口 |
画面联想 | 能脑补场景的加2分 | 「炊烟楼」让人想到柴火饭香 |
品类关联 | 名字自带菜品信息加3分 | 「羊羯子李」直接说明老板姓李卖羊蝎子 |
文化契合 | 符合当地习俗加5分 | 区取名「清雅斋」比「猪肉铺」明智 |
这套打分为你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山东有家做地锅鸡的店,老板在取名时把二十多个候选名字写在红纸上每天让路过的大爷大妈们投票。最后「地锅小抓鸡」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因为当地人看到「地锅」就知道是用传统土灶,「小抓鸡」特指未成年的小公鸡,这两个词组合起来就像活广告。
避开这些取名雷区
见过最哭笑不得的名字是「百味香猪肉鲜包」,开在聚集区结果门可罗雀。还有个文艺过头的「彼岸花餐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永生花的。更别说那些玩梗过火的,像「无饿不坐」「饭醉团伙」,虽然能博人一笑,但正经请客吃饭谁敢去?
反倒是简简单单的「周记」「周家菜」这类姓氏+品类的组合,既透着老字号的底气,又能让食客秒懂特色。北京「烤肉季」开了上百年到现在还有人专门跑去后海,就为尝尝季老板家的炙子烤肉。
未来取名新趋势
下次路过街边小店,不妨多留意他们的招牌。那些能让你会心一笑或瞬间记住的名字,背后藏着老板们反复推敲的故事。就像「开心吃典」蹭着老牌综艺的热度,既省了广告费又自带焦点,这可比花钱请网红打卡划算多了!
说到底,好名字就像美食的灵魂伴侣。它不需要多华丽,但一定要能唤醒味蕾的记忆。当「炊烟楼」的饭菜香飘过巷口,当「聚仙阁」的灯笼亮在暮色里,这些带着温度的名字,正在把匆匆过客变成忠实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