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过年风俗 布依族过年的民间风俗习惯
许多在我们身边东北的冬天总是被大雪裹得严严实实- 可在这寒气挡不住热腾腾的年味儿!家家户户的烟囱冒着白气,院子里挂满冻得梆硬的粘豆包、灶台上咕嘟着酸菜白肉的血肠锅子。而在千里外面的贵州山岭间,布依族的火塘烧得通红,糯米蒸腾的香气混着祭祀的香烛味- 把整个寨子熏得暖融融的。在这两个天南地北的过年图景,就像老铁们爱唠的嗑-一个豪迈得像大锅炖,一个细腻得像绣花针.那么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东北过年风俗 布依族过年的民间风俗习惯的解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东北年俗里的江湖气
要说东北过年最带劲的- 还得数那口杀猪菜!腊月里选个单日子;院里支起大铁锅,现宰的年猪直通下锅!血肠灌得鼓鼓囊囊,酸菜切得细细长长,大骨头熬得汤头奶白...
街坊邻居端着盆来分肉;讲究的就是个"吃庖汤"的热闹劲儿;连冰碴子都冻不住在这满院的欢声笑语.
东北人办年货那叫一个实在!赶大集得从腊八忙到小年冻梨冻柿子论筐买.春联灯笼成捆扛。特别是那大红"福"字。非得倒着贴才够味儿 说是"福到家门"的好彩头。
老太太们眯着眼剪窗花,小媳妇们扯着花布做新衣,连拖拉机上都要贴"出入平安"、这年味儿啊;比老白干还烈。
东北年俗 | 布依族年俗 |
---|---|
腊月廿三送灶王爷吃糖瓜 | 腊月廿三用麦芽糖"贿赂"灶神 |
三十晚上全家守岁踩芝麻秸 | 除夕夜围火塘守岁到子时 |
初一吃素馅饺子藏 | 初一挑"聪明水"煮汤圆 |
正月不剪头"留旧发" | 正月三十"了年节"吃油团粑 |
布依族年俗中的山水密码
以布依族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五的杀猪令开始的!讲究"杀单不杀双"的老规矩、屠夫得是儿女双全的"全福人"...猪血留着灌血豆腐,后腿肉腌成腊味,连猪毛都要留着纳鞋底!最妙的是"刷阳春",全家老小齐上阵~竹扫帚把房梁上的陈年老灰扫个干净~说是"除旧迎新迎祖归"。
除夕夜的祭祀可比春晚重要多了!堂屋八仙桌上摆满枕头粑、腊肉香肠。连供品摆法都分姓氏!摩公唱经的声音穿过夜色...带着族人穿越千年的祈愿。
最有趣的是守岁时火塘不能熄~说是"香火代代传",连炭火噼啪声都成了团圆的伴奏。
穿越时空的仪式对话
东北人年初一拜年要磕响头,布依族小伙但是忙着"朗绍朗冒"找对象.这边中老年人在热炕头上盘算春耕,那边青年男女在晒谷场甩糠包、对山歌...
要说吃食,东北的粘豆包能硌掉牙 布依族的油团粑却软糯得能拉丝.一个蘸白糖,一个裹辣子;南北风味在正月里撞出火花。
最神秘的还数布依族正月初三的"票包"仪式!摩公领着族人给祖先"打包"腊肉糍粑...既要防"嘚吖"偷吃,又要挨个点名送魂归...在这场景。
比东北的送神仪式多了几分魔幻色彩。而东北满族人院里的灯笼杆~从除夕亮到初六,红光照得雪地都透着喜庆。
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章
如今的年俗也在悄悄变奏!东北年轻人开始网购冻梨;布依族大妈们也跳起了广场舞。但那些深植血脉的仪式感从未消失-东北人依然守着那锅杀猪菜~布依族照旧要请摩 香火。这些习俗就像陈年老酒,越存越香。或许我们应当多架几座文化桥梁,让东北的二人转与布依族的八音坐唱来场南北与鸣- 让传统年俗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华。
你猜怎么着?你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看冰灯时贵州的布依古寨正跳着《好花红》;当东北铁锅炖上酸菜时布依人家的火塘边正烤着血豆腐.在这相隔三千公里的年味儿,共同熬煮着我国人最深沉的文化乡愁。
守住这些活着的传统;就是守住咱们共同的精神原乡。